Freebusy生活會館's Archiver

iatricwwe2395 發表於 2012-12-28 06:22

曾簷《一》:伏地聆聽 鐘鼓齊鳴

在去年的“南都娛樂週刊2010金榕樹大獎”中,曾簷憑藉首張個人創作專輯《愛夢遊》獲得了音樂類最佳新人獎。對於許多人來說,曾簷的名字是陌生的,但她的獲獎卻是實至名歸的,尤其是當你瞭解到她在正式作為歌手出道前已作為製作人的身份為費玉清等大牌們創作了多少歌曲,同時還是首位獲得臺灣金馬獎音樂類獎項的內地音樂人(電影《米香》主題曲《遇見》獲第46屆金馬獎獲得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由陶虹、譚維維創作,曾簷為歌曲作者),你就不會有太多的驚訝了。

  但曾簷的第二張個人專輯《一》會讓你驚訝。著名樂評人、有“廣州教父”之稱的邱大立在聽完整張專輯後,在自己的微博上寫到:“很抱歉,這是一張沒有任何娛樂性的唱片。創作者曾簷只做好了一種準備:潛入她關注的那個世界去探險。和人群站在一起,她感到後怕;為了更虔誠地靠近那些她生命裏的夥伴,她甚至廢棄了人類的語言,伏地聆聽。對於每一個曾經/正在疾病裏掙扎的人,微笑的‘一’已注滿了感動與力量。”如此的不吝讚美,對曾簷來說已是莫大的肯定。

  慢著,大立的話是否太過抽象了,有點不知所云?實際上,曾簷的《一》是這樣的一張唱片:曾簷擔任了幾乎整張專輯的詞、曲、唱、演奏、編曲、製作、混音,甚至在封面設計上,也是與北京著名設計師宋曉輝先生經過幾日幾夜的促膝長談後討論出來的成果。包括專輯內的所有文案文字,也是她一筆一劃勾勒出來的。這是一張完全個人化的唱片,而《一》的個人化還不僅於此。在深入《一》的樂章時候,你會發現專輯內其實並沒有太多代表具體意向的歌詞,中文混雜,甚至沒有文法,與其說曾簷這是在用意識流的方式寫作,不如更貼切地把她的Vocal看作與吉他、貝斯、古箏、笛子、琵琶、小提琴一起奏鳴的一種音色。因此,正如大立所說,《一》必定不是一張娛樂大眾的作品。

  曾簷人為地設置了語言上的解讀障礙,卻敞開了另一扇進入她世界的大門,而這扇門從某個角度來講甚至更為直接。在《一》中,曾簷的情緒是飽滿且真實的,不需對照歌詞本,你也可以輕易地感受到她想要表達的內容。她的樂觀透過一段段優美的旋律、一次又一次的空靈花腔傳達給我們,無論是中式NewAge的《天空之禮》,還是新民樂混搭重金屬搖滾的《金》,抑或是民謠彈唱小品《一的距離》,曾簷都不加掩蓋地袒露心扉。這些五彩繽紛的音樂元素都直接通向一個主題:與花鳥魚蟲面對面的對話。她歌唱自然,歌唱一草一木,歌唱大愛,為我們編制了一個美妙的仲夏夜之夢。

  當然,《一》中還有不少不完美的地方:曾簷作為一個年輕的音樂人,她有的時候總是顯得太過“貪婪”,希望把所有她認為美妙的聲音放到專輯裏,難以取捨,音軌就這樣層層疊加上去,使得我們在聆聽的過程中會稍有太擁擠的感覺;而在製作方面,她的全能全才、吹拉彈唱一手包攬也從另一個角度造成了專輯某些“死角”。但總的來說,《一》絕對是2012年初華語樂壇的第一份大大的驚喜。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