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影評:後天

導演羅蘭德‧艾姆瑞琪作品《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成為當年最為矚目,皆因除了戲中各種災難場面引人注意外,此片亦是首部自「911 事件」後主要針對紐約發生的災難電影。影片雖然新意不多,卻仍具娛樂性。

此片講述氣象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飾演)預測地球將進入另一個冰河時期,各種自然災害將於世界不同角落發生。情況危急之下,傑克馬上通知美國白宮政府。與此同時,傑克的兒子山姆(傑克‧吉倫荷飾演)亦不能倖免被困在將被水淹的紐約……

一如《ID4星際終結者》,編導安排大量角色穿插影片,上至總統,下至紐約街頭流浪漢,藉而講述不同人物在這件災難事件所遇上的不同際遇,然而人物太多,導演自己似乎也駕馭不來,結果變得散亂,大多關係都鋪排不足。最主要的落入夫婦傑克、露西與山姆的一段關係,他們三人本來感情冷淡,卻因此災難令他們關係再度變好,然則類似劇情安排只是遵循災難片的其中一條公式,沒捨特別。山姆與意中人Laura Chapman(艾米‧羅薩姆飾演)在此災難事件訂情,也同樣拍得太典型,使山姆為Laura冒死找藥一段並不感人。誠言,影片劇情著實交接得太快,弄至常有上一場好像未完便突然接至下一場的問題存在。影片去到結尾,甚至有一些支節是交待不清的,例如蘇格蘭氣候專家Terry Rapson(蘭‧赫爾姆飾演)等三人最後究竟是生是死,便沒有提及。

儘管劇情本身一般,其探討環境問題的志向還是值得嘉許的。戲中各種異常災難的出現,例如日本落冰雹、印度新德里落雪,是由於世界上不少國家只顧工業發展、經濟卻忽略污染問題所致。部份國家甚至認為處理這些問題只是浪費資金,結果令地球環境加速變壞。整套電影中只有三個在圍繞地球運行的太空鎗的航天員不受影響去旁觀事件,便暗示著地球繼續遭到破壞的話,便越來越不宜人類居住,而地球突變在短時間內發生,更反映問題的迫切性。編導用心宣揚這些道理,相信也能惹起觀眾的關注。

然而,羅蘭德‧艾姆瑞琪拍攝此片相信不只在於宣揚環保訊息,更有意把整件災難事件套入「911 事件」前後美國本土的政治環境。紐約遭冰封的情況,便徹徹底底是「911事件」的反射。戲中,政府起初對事件防範不足,認為不值得在危機會議中討論,便與新聞報導中美國政府對「911事件」警備所採取的態度不謀而合。父親傑克與兒子山姆有幾年沒有過愉快的家庭生活,便與共和黨執致年期相若。影片後半段,傑克決定深入冰封的紐約兒子山姆,更有民主黨拯救美國百姓逃出苦難的隱喻。片尾的一段演說,更指美國本身不應該再針對第三世界國家。事實上,《ID4星際終結者》於1996 年上映,當時民主黨的克林頓做總統,說的是總統如何親自駕飛機打倒外星生物,到這時上映的《後天》,共和黨的喬治布什做總統,所說的卻是小人物如何在困局中自救,戲中講述政府官員的篇幅更減至最低,編導以至影片本身的政治取向,何謂不言而喻。

固然,大部份觀眾觀賞《後天》所關心的,主要還是計算機特技和動作場面。就這兩方面而言,特技場面還是悅目的,也可達令觀眾感到緊張刺激的效果,但新鮮感就不足。影片的頭半段充滿各類型的災難,但大多並非首見,例如龍捲風侵襲洛杉磯似《龍捲風暴》(Twister),水牆淹紐約也大抵是《末日救未來》(Deep Impact)的翻版。影片後半段當再不能炮製其他災難的時侯,更要刻意營造驚險場面。論影片創新的地方,有把大廈由上至下凝固的鏡頭以及冰封紐約的場面,而郵輪飄入水淹的紐約街頭一場,設計也算是特別的。

總的來說,《後天》敗在導演太貪心,想說的實在太多,但無可否認,影片不會令人覺得沉悶,可以達到一定消暑效果,更意外地有教育意義。此外,影片刻意選擇在當年選舉前夕上映,在美國本土相信會另有特別意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