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武術影視傳媒對武術文化傳播的影響-2

影視傳媒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和設備,將武術的技術動作,蘊涵的文化特點、精神內涵等通過錄影的形式將其聲音、圖像、精神狀態等完整地保存下來,通過電視、電影等媒介進行廣泛的傳播,這樣不但使傳授的動作、理念能夠更好地統一,還能使受眾更清楚地學習每個細節,多次地反復學習,增強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通過聲音、畫面、技術動作的結合,給受眾以藝術的享受,不斷瞭解武術的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更多地瞭解武術、瞭解中華文化。

同時,攝像技術可以使武術技術動作無數次地轉播,並且對一些武術比賽、武術文化節活動等通過錄影的形式在電視上直播或者轉播,或者以錄影光碟的形式進行流通,彌補了因為地域性武術愛好者不能親自到場參加的遺憾,也能保證每個活動可以有更多的受眾加以瞭解,可以提高武術的傳播範圍,使學習和關注武術的人群不斷增加。

武術影視的發展,對於武術的比賽或者教學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我們通過影像資料,豐富了教學手段,對於大型比賽,保存了資料,為裁判員成績的評定和以後教練員、運動員的相互學習都提供了幫助。整個武術比賽一般的套路大多有幾十個動作,基本在1分20秒左右完成,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全部動作的評判對於裁判員來說確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那麼利用影像資料就可以幫助裁判員更好地在賽前瞭解比賽的套路,對於比賽套路有個大致的瞭解,這樣在正式比賽的評判中再結合隊員現場的發揮就可以比較輕鬆準確地做出評判。

影視傳媒豐富了武術的社會功能。武術的重要特點是其技擊的價值,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法律制度的健全,其技擊作用越來越削弱了,那麼如何更好地發展武術,我們需從武術其他的社會功能入手。武術不但有技擊功能,還有健身、修身、娛樂、表演等功能,而這些功能,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和重視。

從武打電影的播放,如《英雄》、《臥虎藏龍》等作品中,唯美的場景和漂亮灑脫的武術動作相結合,給了人們無盡的嚮往,滿足了許多人的精神需求。《武林風》、《散打王》、《武林大會》以及各大文藝節目中武術節目的播出,使武術自身的表演、娛樂價值進一步得到了體現,也為武術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夯實了基礎。

武術的表演性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現,2008名白衣少年從他們“洶湧出場”到“翩然離去”,身隨意動,形意相合,如武又如舞的太極,讓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如癡如醉。整個名叫《自然》的節目是以我國《易經》中的太極陰陽學說為基礎,並融入少林武術和其他門派的動作特點,結合舞蹈、燈光、音樂、LED等,經過精心編排而成,使其兼具了太極的飄逸、少林的剛猛、其他拳種的快捷、現代舞蹈的輕靈,展示了中國燦爛的武術文化。現代的武術表演作為服務型產業的新生力量,對於宣傳武術文化乃至中國文化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武術的娛樂價值還體現在影視明星的作用上。無論是影視作品中的李小龍、成龍、李連傑,還是《武林風》節目中一些獲勝的冠軍,都各自擁有一定的關注人群,而這部分關注人群也就加大了對武術的關注,提高了武術的傳播範圍。比如李連傑既是中國武術協會的形象大使,也是國際武術聯合會的形象大使,國家武術研究院已經和李連傑達成一致,宣佈聯手打造太極拳的發展道路,開發太極拳市場,促進武術文化的進一步開展。?8?

影視傳媒對武術傳播文化的消極影響:

影視傳媒使得武術部分失真。武術的影視作品雖然對武術的傳播起著積極的作用,但它又是一把雙刃劍,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臥虎藏龍》在竹林中的打鬥場景,很是漂亮,吸引眼球,還有其他影片中的飛簷走壁、水上漂、刀槍不入等。為了吸引觀眾和提高影視作品的藝術觀賞性,製片公司會利用數字媒體技術進行特殊處理,使得武術功能無形中被誇大、虛化,對於受眾無疑是一個誤導。

誇大影視傳媒對武術技擊性的宣傳。比如《散打王》賽事和《武林風》節目,兩個都是對武術文化的傳播,它們通過電視的轉播,獲取廣告費用,滿足了觀眾對於武術的技擊性的需求,但其血腥與暴力的打鬥並不能真正代表武術的文化。中國武術中推崇的尊師重道、重仁守信、謙虛謹慎等中國文化並沒有很好地得到體現,又怎麼使中華武術得到很好的傳承呢?這些節目應該思考如何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好地傳播武術文化。?9?

武術的娛樂化豐富了武術的社會功能,但是也對武術文化的傳播帶來了負面影響,人類需要娛樂,但是娛樂的前提應該是不觸犯武術文化的傳播底線,商業武術是武術文化的傳播途徑,但不能為了商業而失去武術的本來面目和最終目標。現代的武術表演在傳播武術文化時也應更多地考慮傳統文化,將文化的保留和傳播做到完美結合,達到真正的和諧。

影視傳媒忽視了對武術文化空間的重視。文化空間是指有價值的文化空間或時間,是有價值的傳統文化活動、民間文化活動得以舉行的空間或時間[10],如“少林功夫”作為武術代表專案,其1500年的歷史,嵩山少林寺這一特定的佛教文化環境與僧人習武就是一個別具特色的“文化空間”。而影視傳媒作品特別是電視節目更加注重技擊本身,而忽略了武術文化的背景和整體內容。

結 語

為了利用影視傳媒更好地傳播武術文化,我們應不斷拓寬影視傳媒對武術文化傳播的途徑,加大國際化傳播;在保證武術文化的基礎上加大武術產業化進程;豐富武術影視傳媒的社會功能,發揮其優勢;在武術文化的傳播中做到誠信傳播,保護文化空間,有針對性地制訂傳播方案,發揮武術文化的多層面功效。

(本文為河北傳媒學院院級重點課題,專案編號:201002)

參考文獻:

?1?電影藝術辭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

?2?中國廣播電視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

?3?杜君鵬.影視傳媒對武術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2006.

?4?席繼光.武術傳播研究的新突破?J?.搏擊 武術科學,2010(8).

?5?郭玉成.中國武術傳播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34.

?6?沈盈姊.尚武精神的回歸——論李連傑在電影《霍元甲》新武術電影理念?J?.影視評介,2006(16).

?7?蔣明朗.淺談武俠電影在武術文化推廣中的作用?J?.電影評介,2006(8).

?8?吳信訓.武術國際傳播的新思路?N?.中國網.2011-07-21.

?9?孫會文,衛印剛,任承新.對傳統武術現狀及發展的思考——央視《武林大會》觀後感?J?.搏擊 武術科學,2011(1).

?10?吳雲視.自覺文化語境下的“中國之俠”:武俠電影空間論?J?.電影文學,2010(4)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