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影評:《囧男孩》

去年完成、今年才上映的《流浪神狗人》、《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讓我們見識了陳芯宜膽識十足的敘事能力,以及鈕承澤自嘲又自省的戲假情真。等到夏天更加熱鬧:林書宇的《九降風》、魏德聖的《海角七號》、楊雅?的《囧男孩》這三部通俗流暢又不失個人特色的處女作,見證了台灣年輕導演這幾年想走的方向終於有了具體的里程碑。

《囧男孩》的導演楊雅?做過易智言《藍色大門》(2002)的副導(還寫了電影小說),近年則拍出不少出色的電視單元劇(以公視「人生劇展」為大宗),這個經驗影響也可以在《囧男孩》看到,這部以兒童為主角的電影,在節奏計算上精準之外,甚至出現了明顯的段落感。

故事以簡稱「騙子一號」(李冠毅)、「騙子二號」(潘親御)的兩個校園頭痛人物為主,大約可以分出三個大段,其實都和「失去」有關:第一段是失去媽媽的漂亮女生,最後來跟兩個調皮小子道別;第二段是一個小小的惡作劇,結果差點真的弄丟家裡的小baby;第三段則讓兩個小男主角想得到好運,卻因此失去了彼此。

聯繫起這些段落的,表面上是「快樂王子」與「吹笛人」的西洋童話,其實還包括了「進入異次元」和「馬上變大人」這兩個不太可能立即實現的夢想。相較之下,造成兩人勃溪的「玩扭蛋」、「中大獎」好像變得比較簡單。然而我們也看到:慾望雖然讓人靠近夢想,卻也可能造成計劃生變,甚至破壞了原有的感情與和諧。也讓這部充滿童趣的電影免不了染上一股濃烈的感傷。老實說,它對成年觀眾的吸引力應該遠多過兒童。

耐人尋味的是,導演刻意讓兩名小男主角的家庭都各有特殊性,卻也反映了台灣社會的一些現象。例如「騙子一號」說媽媽在夏威夷,其實自己要獨力照顧精神不穩定的爸爸,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何他那頭長髮老是不剪、舉止何以早熟;「騙子二號」則由阿嬤(梅芳)隔代教養,並且在舊街坊經營一家傳統「青草店」,有次透過他送東西到女同學住的電梯大廈,明顯的生活環境差異,也帶出了近年住家文化的變化。

我蠻喜歡片中主角老是用手指框成圈,從圈裡看出去的鏡頭:用簡單的方法,世界即有所改變;令老師頭痛的問題學生,其實是充滿想像力的聰明頑童!所以我們無須太意外,本片最美麗的片段,竟是兩個男孩搬來一堆電風扇、羽毛、衛生紙,和心儀的小女生一塊夢想在風力加速度當中進入「異次元」!那麼質樸,卻又如此夢幻。生活與成長,難免會有一些挫折與悲傷;但影片最後卻暗示了:把他們再拉到一起的力量,就是因為沒忘卻童年的夢想。

雖然還有一點電視的斧鑿痕跡存在,但楊雅?統合大人與小孩、職業與非職業演員的執導能力,確實可圈可點。潘親御、李冠毅這兩個新人,外加梅芳這位陳年老薑,無論怎麼排列組合,戲感都好到不行,甚至連青草店左鄰右舍的加入,都恰如其份,甚至畫龍點睛。尤其楊雅?對語言的運用十分敏銳,無論是和角色身份、個性的符合度,或是製造張力的逗趣感,都讓我聯想到吳念真以前的劇本。

無論《九降風》、《海角七號》或《囧男孩》,三位新銳的共通點不僅在於磨練準備的時間很久,也都有志一同拍攝結構完整、節奏流暢、掌握氛圍的故事。這種非常基本的要求聽在外人耳裡也許不可思議,但確實是台灣影壇荒廢已久的功夫。在今年響亮的集體發聲後,我們也期待台灣電影因此得以走出真正的多元空間,而非因噎廢食。
返回列表